ofo和摩拜會最終合并的三大理由 |
發布時間:2017/9/28 12:17:14 來源:市場部-飛網設計 瀏覽次數:3156 |
ofo和摩拜會不會化敵為友?在共享單車的“風口”里,ofo與摩拜的“最后結局”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。過去兩年,互聯網行業發生了多起重磅合并事件。如58趕集、點評美團、攜程去哪兒、滴滴優步的合并。
礦物絕緣電纜公司艾克電纜有理由相信兩者最終會合并,合并皆大歡喜。
論據1:過往類似案例都以合并告終。
從跑馬圈地到資本補貼,在ofo和摩拜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當年專車大戰的翻版。
根據互聯網公司的發展邏輯,先是競爭雙方在資本的推動下搶占市場,之后打得難分勝負,最后經歷談判,走向合并。
論據2:出于對最終盈利的考慮。
共享單車賽道的小玩家已相繼退出,政府的監管政策已經出臺。最終,盈利將成為兩家最核心的問題。
高額成本,高額維修費用,是兩家公司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。
近一年時間里,因雙方不斷擴張和大小玩家相繼入場,ofo與摩拜的競爭從免費騎車、免押金、紅包大戰到推新車,再到紛紛砸錢出海。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也削弱了兩家公司的議價能力,這成為雙方最大的盈利障礙。
一年時間內,朱嘯虎的態度從“90天結束戰斗”到“不排除合并”再到最終改口“合并才有出路”, 顯示了投資方對項目盈利的期待。
論據3:雙方優勢互補。
共享單車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騎行服務,對使用者而言,單車是黃色還是橙色不重要,影響他們選擇的核心因素有兩點:是否好騎,周圍是否有車。
產品體驗和車輛投放密度一直是摩拜和ofo的優勢差異點。今年6月ofo完成新一輪融資后,戴威曾說,年底要把單車的投放量提升到2000萬輛。但摩拜關注的則是如何在車的設計上推陳出新,提升車輛的運營效率。
之前有人測算,ofo的造車成本在200元左右,而摩拜單車的造價超千元!安簧a自行車,只連接自行車”的ofo采用平臺模式,聯合飛鴿、鳳凰、永久等專業供應鏈企業,采購生產。而摩拜的重資產模式,一開始的定位就在于“智能單車”。
不同的定位,致使雙方的優劣勢都很突出。
從趨勢來看,摩拜與ofo的發展模式有著互相融合的趨勢,未來必定會在重與輕之間找到平衡點。
不管是從規模、產品體驗或控制成本上來講,合并能將競爭優勢最大化。
結論:對ofo與摩拜而言,持續的燒錢大戰在不斷加重投資者的負擔,趨緊的政策減少了更多的可能性,能夠搶奪的市場越來越有限,盈利依然顯得遙不可及。
而合并這一選擇,雙方能各取所長,離盈利更近。
|
|
|
|